7月12日至7月15日,新聞與傳播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語”你同行實踐團在新江鎮(zhèn)開展“推普+榜樣人物”主題宣講活動。
“科學家精神”宣講
廣西科學家精神宣講團成員李櫻花老師為同學們講述了被譽為“中國龍芯之母”廣西科學家黃令儀的人物事跡和科研成就。李櫻花老師以“愛國芯、強國芯、報國芯”為主題,聚焦廣西本土科學家黃令儀的感人事跡與崇高精神,深情講述了黃令儀女士將畢生心血傾注于國家芯片研發(fā)事業(yè)的奮斗故事。在課堂上,李櫻花老師巧妙將“科學家精神”具象化為六大關鍵詞: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她強調,芯片雖小,卻承載著信息時代的國家命脈,黃令儀團隊“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正是中國突破西方技術封鎖的關鍵力量。

(“科學家精神”課堂合影)
“兩彈一星”精神宣講
宣講組成員高藝涵通過“視頻+現(xiàn)場講解”的形式將“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郭永懷隱姓埋名、以身報國的奮斗史詩娓娓道來。高藝涵在講解過程中為同學們播放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的視頻,當原子彈那震撼寰宇的蘑菇云在屏幕上轟然騰起,傳遞著磅礴的力量,孩子們清澈的眼眸中映出驚嘆與自豪的光。一位小同學在觀看視頻后堅定表示,自己要向“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郭永懷學習,為國家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后勤組成員張子怡以“圖文 + 現(xiàn)場講解”的形式,將鈾礦石從廣西深山被發(fā)現(xiàn)、到經(jīng)提純轉化為核燃料、最終助力第一顆原子彈升空的“三生三世”緩緩道來。講解中,她為同學們播放了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核爆試驗的影像 ——當蘑菇云在戈壁灘上驟然升騰,鏡頭里科研人員歡呼擁抱的身影與屏幕外孩子們的屏息形成奇妙共振。那些帶著顆粒感的黑白畫面里,既有“開業(yè)之石”鈾礦石的質樸光澤,也有“干驚天動地事”的元勛們在帳篷里演算的燈光,孩子們透亮的眼睛里,先映出蘑菇云的壯闊,又慢慢漾起對“隱姓埋名人”的崇敬。


(“兩彈一星”精神課堂現(xiàn)場)
“黨史團史”宣講
宣講組成員朱敏祺作為學生黨員,在黨史團史傳播的課堂中講解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相關知識,帶領同學們認識了黨徽、黨旗和團徽、團旗,并且強調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共青團之間的關系。朱敏祺還為同學們播放了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相關的動畫片,她講述了黃繼光、邱少云這兩位紅色模范人物的抗戰(zhàn)故事,闡述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對于捍衛(wèi)新中國和平與尊嚴的偉大意義。通過課堂,宣講組成員讓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能夠跨越時空,在新時代少年心中煥發(fā)出催人奮進的力量。

(“黨史團史”課堂現(xiàn)場)
在此次宣講活動中,“語”你同行實踐團以語言為舟,以榜樣為帆,通過“科學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以及“黨史團史”系列主題宣講,在孩子們純凈的心田播下了愛黨、愛國的種子,讓偉大精神薪火相傳,為助力鄉(xiāng)鎮(zhèn)青少年成長成才、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