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7月14日至16日,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會、易班學生工作站“青春筑夢·知行寺村”實踐團走進象州縣部分鄉鎮,開展實地調研,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的融合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7月14日,實踐團首站來到白石村鄭小谷故居,在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通過觀摩歷史文物和聆聽講解,深入了解了這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和教育思想。實踐團成員還對相關史料進行了系統整理,為構建地方文脈檔案積累了寶貴素材。在“小谷米餅”非遺體驗館,跟隨傳承人學習米餅制作技藝,傳承人詳細講解了揉面、壓模、塑形等制作工藝并親自進行演示,調研組成員圍繞非遺文化與產業發展展開訪談,探討如何將傳統技藝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成員們親身感受了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
7月15日,實踐團走進交址村陽光葡萄園示范基地,協助拍攝開園宣傳視頻。成員們通過參與出鏡和打卡園區特色景觀,生動展現了葡萄園的生態魅力。同時,通過對果農和工作人員的采訪調研,實踐團為當地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了青年視角的建議。
7月16日,實踐團赴妙皇鄉思高村古琶茶基地,跟隨非遺傳承人韋佩良學習古琶茶制作技藝。從采茶、攤晾、殺青到揉捻,成員們全程記錄制茶工序,并與傳承人探討古琶茶的當代轉化路徑,為這一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出謀劃策。
此次活動不僅深化了實踐團成員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還為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素材。實踐團成員表示,將立足調研成果,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的融合路徑,以創新實踐助推鄉村振興。

(參觀鄭小谷故居)

(體驗非遺米餅制作)

(走進交址村陽光葡萄園)

(赴妙皇鄉思高村古琶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