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和恒心總會得到報酬 ”,愛因斯坦的話如同晨星般照亮無數求學者的長夜。在浩瀚的學海中,總有人以信念為舟、以勤勉為楫,擷取知識星河中最明亮的星辰。她或許曾在寂靜長夜中點燃思想的篝火,或許用指尖的繭痕丈量過典籍的厚度,最終以赤子之心叩響真理之門。沉默的堅持會讓繁星代替回答,國家獎學金獲得者21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黃媛圓如曙光般升起——她用青春書寫答案,以奮斗定義卓越,成為象牙塔中最動人的注腳。
少年應有鴻鵠志,當騎駿馬踏平川
2021年的夏天,黃緣圓從千里外的湖北宜昌來到南寧師范大學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第一次獨自奔赴遠方,有忐忑、有迷茫,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向往。
但是人生的旅途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直到大二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她離自己的目標依然有著一定的距離。面對這樣的情況,這個不愿放棄的女孩選擇了靜下心來,重新想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從困難中學會走好人生路的方法,亦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美麗風景。于是她不斷反思,通過與優秀同學的不斷對比,她發現“創新突破 ”是使人不斷前進的關鍵。別人成功的道路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道路,唯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創新突破,闖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路,才能讓自己更快地實現夢想。從此,“創新”的種子就在她的心里生根發芽。
通過不斷總結、創新完善學習方法,最終她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學習成績連續兩年取得專業第一,科目考核優秀率達到百分之九十。最終也以學年成績專業第一、綜測專業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學思并重施展才華,工作創新堅定信心
大學期間,黃緣圓也沒有成為只顧埋頭苦讀的“讀書人”,她不僅在學習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也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她從大一的志愿者做起,通過認真工作,獲得了同學以及老師的認可,并于大二學年積極擔任了南寧師范大學學生會宣傳部負責人、物管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宣傳部部長、院黨務助理等多個職務,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在工作的同時不忘緊跟黨的腳步,不斷提升自我思想境界,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對待工作,她也是時刻牢記著“創新”精神,在她看來,“創新”二字并不像其他人認為的那樣遙不可及,不一定是有了新發明這樣偉大的事情才能叫作“創新”。“創新”是一種精神,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都應該保持創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積少成多,厚積薄發,以一個一個“小突破”“小巧思”匯聚成“大進步”“大創新”。也正是因為她不斷追求創新、堅持夢想的精神,她在面對繁忙的工作始終能充滿干勁,堅定不移。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人生如一場漫長的旅程,黃緣圓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努力,尋找著屬于自己的那一片金光。而“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句詩,恰恰道出了她在追求夢想、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經歷的艱辛與付出。
在她看來“創新創業”精神就是“敢想敢做,堅持不懈”。在大學里,最能發揮創新精神的地方無疑是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了。所以在這兩年多里,她勇于突破舒適圈,憑借自己堅定不移的初心,抓住每一個機會,從不會因為覺得自己沒有經驗而畏畏縮縮,真正做到了“只要有想法,就勇敢去做”。從最開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再到后來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活動,她都秉持著敢想敢做的創新創業精神積極踴躍參加,讓自己的大學生活迸發青春活力。
在這些比賽的過程中,一開始由于沒有經驗,她總會虛心請教老師和學長學姐們,不斷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經驗,到如今她已逐漸成長起來,能夠作為隊長帶領團隊成員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并取得優秀成績。她一直相信著“創新”從不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是持之以恒的成果,只有戰勝這一過程中的重重困難,經歷“千淘萬漉”,才能得到金光燦燦的勝利果實。正是她不怕困難,于困苦中求取創新的精神,最終讓她的夢想變成現實,使她“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她常用“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來激勵自己。那些在實驗室與典籍中耕耘的日夜,那些在質疑中咬緊牙關的堅持,恰似金沙在激流中的翻涌與沉淀——風刀霜劍磨去浮華,唯留本心如赤金般純粹透亮,淘得屬于自己的那份金光。(編輯/卿智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