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2023-2024學年,來自文學院202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雷瑩憑借著自己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學科競賽經歷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得知自己獲獎時,她的第一反應是驚訝和激動。“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因為國家獎學金是對我在學習上的努力和成績的肯定,也是對我個人能力和價值的認可。”國獎的獲得,讓她感到更加有動力和信心,激勵著她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明確方向,砥礪前行
剛步入大學的時候,雷瑩與許多剛經歷了高考的學生一樣,感到十分迷茫,面對全新的學習環境和未來職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她感到有些無所適從,因為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專業方向,也不知道將來想從事什么職業。她說:“那種迷茫感讓我很焦慮,仿佛置身于一片茫茫大海,找不到方向。”面對這種迷茫,有些同學選擇以消極態度逃避,有些同學選擇在玩樂中麻痹,而雷瑩卻能清晰地意識到“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鍛煉能力、拓寬視野、塑造自我的平臺。”
于是她開始主動去參加各種講座、研討會,和不同專業的同學交流,嘗試去了解不同的領域和職業。同時,她也尋求了職業規劃師的幫助,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和咨詢,逐漸明確了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傾向。大一到大二的過渡時期,她逐漸褪去了稚嫩青澀,快速成長起來。她參加了各種學術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在2024年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中獲三等獎、2023年全國論文大賽中獲一等獎,以及第四屆廣西英語翻譯大賽一等獎這些學科競賽使雷瑩受益匪淺。“我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合作、如何組織策劃活動、如何處理突發情況。同時,學術競賽也讓我更加深入理解專業知識,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她說。
就這樣,她慢慢地走出了迷茫,她很感謝當初勇敢的自己,“這些經歷讓我更加明白,成長就是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勇敢地面對迷茫和挫折,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實現自我成長。”
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雷瑩的學習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面對重重困難,她總能及時調整學習方式,從日常的學習計劃到長遠的學科規劃,一直都有自己的主見。
“一日之計在于晨”,雷瑩每天早上起來就會規劃好一天任務:列出當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包括課程復習、作業完成、閱讀任務等,確保目標明確。她表示:“有了規劃之后,做什么事情都會更有動力。”同時,雷瑩并不只是紙上談兵,她會逼著自己嚴格執行這個學習計劃,盡量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就長久的學科規劃來說,想學好一門專業,就像蓋一棟大廈,因此“打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知識非常重要,如文學史、文學理論、語言學基礎等,這些構成了專業學習的基石。” 身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她深知“朗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于是她每天都會早起晨讀,“我會選擇早晨起床后進行一段時間的晨讀,主要是朗讀經典文學作品,增強語感,同時也有助于清醒頭腦。”她就通過這樣反復朗讀、反復背誦來加深記憶,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打好基石之后,雷瑩開始為“大廈”添磚加瓦,而國內外的文學經典,就是最好的原材料,因此她選擇了許多經典文學作品進行深入分析,理解其思想內涵、藝術特色和文化背景,同時也會積極地與老師同學討論交流,“一些原本讀不懂的文章,在老師的啟發下就突然豁然開朗了。”通過大量閱讀,她不斷提升文學鑒賞能力與批判性思維。
就是這樣明確的學習規劃,雷瑩逐漸從“一名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學會學習的學生”。正是這種轉變,讓她的成績在大學期間始終名列前茅。她給學弟學妹們提出了建議:“每個人的學習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堅持不懈地努力。”
熱愛生活,擁抱美好
人不是學習機器。生活中,雷瑩既熱愛學習,也懂得享受生活。深知學習之余需要放松,這樣才能保持更好的學習狀態。例如,她常與朋友外出逛街、聚餐或觀影,她表示自己有一群很好的朋友,能從她們身上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同時她也享受獨自去戶外徒步,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她表示:“這些活動不僅能讓我放松心情,還能增進和家人、朋友之間的感情。生活就是需要張弛有度,既要努力學習,也要懂得享受。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在大學這段寶貴的時光里,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害怕迷茫和挫折,因為這些都是成長路上必經的過程。要勇敢地去嘗試新事物,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潛力所在。”最后,雷瑩送上這句話與學弟學妹們共勉。(編輯/韋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