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化學與材料學院研究團隊通過多光譜技術、生物化學方法和分子對接模擬手段,深入解析了二硫化鎢量子點與重要靶標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機制,為潛在納米醫用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深入應用提供了新視角。研究成果以“Unraveling the impact of tungsten disulfide quantum dots on human serum albumin conformational dynamics and fibrillation pathways: An integrated multi-spectroscopic,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docking investigation”為題,發表于化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一區Top)。該文以南寧師范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黃珊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方義博士參與了研究工作。
本研究選用血漿中重要運輸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為研究對象,闡明了二硫化鎢量子點對蛋白質內源熒光及其多肽骨架結構的影響機制,并為蛋白質熱穩定性降低提供了新的詮釋。利用顯微成像分析技術,明確觀測到二硫化鎢量子點對人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的淀粉樣纖維化的顯著抑制效果,展示了二硫化鎢量子點在預防和治療淀粉樣相關疾病中的應用潛力。這些發現為推動納米生物醫學的深入探索、人類健康事業的持續進步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