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 書記信箱 校長信箱 監督舉報 >信息門戶(校內)
X
歡迎光臨南寧師范大學!

本欄熱門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術成果 > 正文

學術成果

我校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文章來源: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 作者:鐘佳宏 校對:劉雅楠 審核:韋東林 發布時間:2024年09月24日 點擊數:
圖片 校對 劉雅楠
審核 韋東林 終審

近日,我校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2021級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鐘佳宏同學(第一作者)在SCI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影響因子1.6,JCRQ2,中科院二區)上發表了題目為《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Oreonectes(Teleostei, Cypriniformes, 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 China》的研究論文。2021級生物科學專業莫昊霖同學為本文共同作者。該論文在我校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楊劍老師和本校地理與海洋研究院陳偉才老師共同指導下完成。

嶺鰍屬于1868年由英國動物學家Albert Günther發現并建立,模式種為平頭嶺鰍Oreonectesplatycephalus,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平頭嶺鰍被認為廣泛分布于中國的廣西、廣東以及越南等地。隨著相關分類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有研究報道,真正的平頭嶺鰍應該只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而分布在廣西境內的嶺鰍屬物種的分類地位需要進一步研究。本文作者于2023年國慶期間,在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六西村寒山西線風景區水域(屬南流江水系)采集了一批嶺鰍屬魚類標本,基于和本屬內其他物種的形態和線粒體基因細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對比,該批標本為嶺鰍屬中的一新物種,為了紀念古時為當地人尋找水源的張氏兄弟,本新種命名為張氏嶺鰍。

圖1張氏嶺鰍活體照

圖2張氏嶺鰍在嶺鰍屬物種中的系統發育地位

張氏嶺鰍在形態結構和系統發育上與大明山嶺鰍最為相近。張氏嶺鰍在腹鰭分枝鰭條數目、雄性腹鰭的長度、脊椎骨數目、頭高與頭長的比例和體高與體長的比例等方面與大明山嶺鰍有明顯的差異。張氏嶺鰍的發現使嶺鰍屬增加至9種。本研究獲得珠江流域漁業資源與棲息地調查專項(桂南獨立入海河流漁業資源與棲息地調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360128)的支持。

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本科生在科研上取得的優異成績體現了該院濃厚的科研氛圍,表明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質量獲得進一步提升,本科生高水平論文的發表是我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重大進步的有力見證。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