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8月11日,第十六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實習在陜西、寧夏、內蒙古、山西等省區開展。本次聯合實習受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地理學會地理教育工作委員會指導,由全國大學生地理學野外聯合實踐教學高校聯盟、教育部全國地理學聯合實習虛擬教研室、陜西師范大學聯合主辦,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和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寧夏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內蒙古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太原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學院聯合承辦。我院教師趙迎冬、2021級地理科學(專升本)專業學生何納德、2021級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學生羅麗濤參加聯合實習。

(第十六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師生集體合影)
本屆聯合實習聚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黃河“幾字彎”典型區域為核心實習區,重點關注“黃土、黃沙、黃河”等地理要素。師生先后考察了藍田公王嶺猿人遺址、白鹿塬、涇渭分明交匯處、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舊址、毛烏素沙地、庫布齊沙漠等地,深入了解多地的地理特征、歷史底蘊與國家重大戰略價值。
在地理實習總結匯報會上,何納德代表小組進行主題匯報,充分展現了此次地理實踐學習成果與思考深度,也展示了我院學子的地理學科學素養。
此次活動通過對黃河流域對實地考察與研究,深化了學生對地理學理論知識理解,提升了實踐能力與科研素養,進一步促進各高校地理學專業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師生合影留念)

(師生在南泥灣參觀學習)

(實習隊伍在白芨灘自然保護區合影留念)

(學子代表小組進行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