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書香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育人功能,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探索心靈、實現自我心理療愈,4月7日至9日,圖書館聯合學生工作部(處)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在武鳴、明秀、五合三校區舉辦了“以書解憂‘閱’見美好”系列閱讀療愈分享會。活動通過手工療愈手段輔助閱讀分享等多元化課堂翻轉的形式搭建一個師生共讀共享平臺,吸引150余名師生參與,以書香滋養心靈,以交流共促成長。
多元融合:閱讀療愈賦能心靈成長
本次分享會,主講老師圍繞“生命認知”、“幸福解碼”、“心理療愈”三大維度,在武鳴、五合和明秀三校區分別開展《閱讀生命,悅見自己》、《探尋幸福的密碼》三場專題分享會活動,將深度閱讀、藝術表達與心理學實踐有機融合。
4月7日,在武鳴校區圖書館502室悅心書房舉行分享會,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陸瑩老師主講。她在“五感喚醒”沉浸式體驗環節,引導學生通過閉目冥想調整身心狀態,以落葉為媒介開啟感知之旅:觀察葉脈紋理、嗅聞草木氣息、觸摸自然肌理,并將聯想感悟繪制成書簽;在拼貼創作環節,師生以花瓣枝葉組合象征性圖案,結合《小王子》《月亮與六便士》等閱讀書目,詮釋對“童年與希望”、“堅韌與成長”等人生思考,引發同學們深度共鳴。一名同學展示和分享了本人作品及閱讀感悟:“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十五六歲的那股清風越過重重山崗,吹到今天你依然還是最好的年紀。少年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這是上天對勇敢、努力的人最好的獎勵——這是我在很久以前看過的一本書某一段文字,讓我感受頗深,分享出來與大家一起共勉!”
4月8日,在五合校區創客中心開展的《探尋幸福的密碼》主題分享會中,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韋巧周老師以哈佛大學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著作《幸福的方法》為引,剖析“幸福=快樂+意義”的核心公式,結合“優勢放大”、“心靈除草”等積極心理學理論,闡釋自我接納、潛能發掘對構建幸福觀的重要性。“幸福不是糾結于未得,而是珍惜已擁”、“承認平凡方能超越平凡”等師生互動金句引發強烈共鳴。師生互動環節,針對“如何走出痛苦”的提問,韋老師以自己年輕時成長經歷為例,強調“閱讀賦予我們理解傷痛的多元視角,而時間會沉淀出成長的力量”。
4月9日,在明秀校區圖書館廣西本科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開展的“曼陀羅繪畫療愈”專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賈鳳翔老師聚焦心理學實踐,從曼陀羅“凝聚與整合”的象征意義切入,引導學生通過色彩選擇與圖案繪制表達潛意識。職業技術師院學院2024級梁同學分享道:“暖色調的漸變讓我聯想到《追風箏的人》中救贖的溫度,繪畫時的專注讓我體驗到內心的平靜。”隨后的“解憂樹洞”環節,與會同學投遞成長困惑,賈老師結合書籍與心理學知識現場答疑,形成溫暖的情感聯結。
以書為媒:搭建心靈對話的橋梁
本次系列分享會是圖書館聯合學工部(處)開展全民閱讀暨“走進好書”讀書月品牌活動的重要實踐與探索,也是圖書館推出的閱讀療愈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共讀、共創、共情”模式,打破傳統閱讀推廣形式的單一性,將書籍轉化為心靈療愈的載體。“我們不僅希望學生從書中獲得知識,更期待他們通過閱讀與自我對話、與他人共情,在交流中構建積極的心理生態。”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表示。
活動結束后,參與師生紛紛表示,活動創新了閱讀體驗形式,在感知、創作與分享中深化了對書籍的理解,更啟發了對自我認知、人際聯結與社會責任的思考。未來,圖書館將持續推進“閱讀+”育人模式,以書香涵養學子精神家園,為培育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書香校園文化注入持久動能。

△武鳴校區閱讀療愈分享會

△五合校區閱讀療愈分享會

△明秀校區閱讀療愈分享會

△閱讀療愈分享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