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南師大,梔子花香漫過走廊,蟬鳴還沒鬧得厲害,正是抱著本書在窗邊發(fā)呆的好時候。梅雨季一來,書頁都帶著潮潮的氣息,就像在圖書館舊書架里翻到本老書,指尖碰著泛黃紙頁,恍惚能摸到時光的紋路。
我總愛在午后晃去樹蔭底下,隨便找本舊書攤開。有回翻到《平凡的世界》,剛好是孫少平在工地吃苦那段。那會兒太陽透過樹葉碎成光斑,落在書頁上,恍惚覺得,少平臉上的煤灰,和南師大里那些為生活奔波的影子重疊了——食堂阿姨天不亮就備餐的忙碌,宿管阿姨深夜查房的認真,還有我們?yōu)榭荚嚒閷嵙?xí)熬紅的眼,不都是平凡里憋著勁的光嗎?
記得有次雷雨夜,宿舍跳閘黑成一片,就著臺燈微弱的光,我摸出枕邊的《平凡的世界》重讀。雨聲噼里啪啦打在陽臺,書里田潤葉在挫折里掙扎的片段,突然和南師大的雨夜接上了軌。那些為論文焦慮到失眠的夜晚,為社團活動忙到腳不沾地的日子,不也像潤葉在命運里磕磕絆絆,卻始終沒丟了那口氣嗎?雷雨聲里,書里的苦難和青春的迷茫纏在一起,倒讓人心里燙燙的,跟少平攬工被石頭砸了仍要讀書一樣,咬咬牙,第二天又能對著朝陽笑。
南師大的日子像條緩緩而流的河,《平凡的世界》就是河底的鵝卵石,把“平凡”兩個字磨得發(fā)亮。我們在教室里聽老師講遠大理想,在黃昏的操場上跑的大汗淋漓,在食堂為一塊把子肉暗自喜悅,這些細碎的瞬間,不就是書里說的“平凡的世界”嗎?孫少安為磚廠發(fā)愁,我們?yōu)樾〗M作業(yè)撓頭;但田曉霞奔赴前線的勇氣,也悄悄往我們心里鉆,讓我們敢在簡歷石沉大海時再投一份,敢在演講怯場時再試一次。
后來再讀,總想起南師大的穿堂風(fēng)。圖書館頂樓的風(fēng)最有意思,卷著書頁嘩嘩響,像書里的人物在和我嘮嗑。少平在礦井下讀書的倔強勁,和我們在考研自習(xí)室熬到凌晨的拼勁,本質(zhì)上是一回事——都想在平凡里,給自己掙出個閃閃亮亮的可能。那些書頁里的苦難,經(jīng)了師大的陽光、雨露、蟬鳴和書香一泡,竟成了青春的佐料,苦得讓人清醒,甜得讓人踏實。
南師大的日子會過去,可《平凡的世界》里的力量,早滲進了青春骨血。就像六月的梔子花香會散,但聞過的人,往后想起,總會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心頭又浮起那股清甜——這大概就是好書,留給平凡的我們最珍貴的禮物。(編輯/滕思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