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 書記信箱 校長信箱 監督舉報 >信息門戶(校內)
X
歡迎光臨南寧師范大學!

本欄熱門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悅讀 > 正文

悅讀

揭開面紗見天日,守得云開見月明

文章來源:大學生記者團 作者:文/周建瑤、黃紫玲 圖/周建瑤、黃紫玲 校對:經鵬艷 審核:王毅 發布時間:2024年10月17日 點擊數:
圖片 校對 經鵬艷
審核 王毅 終審

“你用面紗遮蔽他人的窺探,自己也難以一睹世界之真實。”人生總是要經歷過一些所謂的沖擊才會有所謂的覺醒,或是面對生死般的人生終極命題,或是觸動內心深處的日常情景,《面紗》中凱蒂便是如此。

《面紗》,1925年出版,由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作,是一部關于女性精神覺醒的小說。它距今已出版約一個世紀,但是魅力卻經久不息——它不僅僅是一個關于愛情和背叛的故事,更是一次關于人性、情感和婚姻的深刻剖析。這本書講述了一位美麗但愛慕虛榮的美國女子——凱蒂的故事,她接受了生性孤僻的醫生沃爾特的求婚,隨沃爾特遠赴中國香港,后來凱蒂與查理通奸。面對不忠的妻子,丈夫沃爾特決定舉家前往霍亂橫行的“湄潭府”的故事。毛姆以冷靜而客觀的筆觸,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沃爾特的內向孤僻、執著深情,凱蒂的虛榮自私、偽劣不成熟,查理的虛偽狡詐、花言巧語,修女們的善良無私,都構成了這部小說鮮明生動的立體群像。

凱蒂的母親一心想擠入上流社會,培養女兒是為了讓她嫁入名門。因此,凱蒂雖從小就生長在母親為她打造的“舒適環境”里,但是卻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愛,所以在帥氣,擅長花言巧語,虛偽狡詐的查理面前,凱蒂怎么也感知不到沃爾特真誠的愛,凱蒂和沃爾特兩人如此“親密”,但是凱蒂心靈的“面紗”卻讓他們“天各一方”。然而她與沃爾特結婚也是圖一時之利,害怕妹妹比她結婚早。她也沒想過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為自己所熱愛,不用討好別人。即使在修道院中慢慢尋找到了心靈的寧靜,也與高尚的修女間有著距離。

在湄潭府和不同的人相處過程中,凱蒂逐漸開啟了女性覺醒的大門。在這片支離破碎的地區上,凱蒂感受著“修女在天上走,丈夫走在黑暗里”。在修道院的靜謐時光中,凱蒂逐漸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力量,她發現,一個人的世界里,可以有除了愛情之外的東西,比如奉獻、理想、責任感,以及對“道”的追求,慢慢地理解了活著的意義。她離開湄潭府回到香港,最后回到倫敦,她說:“我要把女兒養大,讓她成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愛她,養育她,不只是為了某個男人很想跟她睡覺就供她吃住,養她一輩子。”是的,“愛與責任合而為一,神的恩典就會降臨于你。”我們可以看到凱蒂慢慢地揭開了自己的面紗,不斷完成對自己的救贖,逐漸成長為一個陽光、獨立、追求自由的新時代女性。

以凱蒂為鏡,汲取智慧,不斷成長。在繁雜的現實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忠于本心,勇敢地追求所愛;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拓寬自己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小情小愛;為獨立和自由而歌,不再依賴他人來獲取自己的幸福和滿足,就像《玫瑰的故事》中的黃亦玫,經歷層層淘洗,重新獲得新生:“從此,世界在我眼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絕對的,主持著我。”

當我輕輕合上《面紗》的最后一頁,心中仿佛被一股深沉而又清新的力量所觸動。這部作品不僅是一段故事的結束,更是一次心靈旅程的開啟,它讓我對生活、愛情以及自我認知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體悟,再一次感嘆于“在紛繁復雜的文學世界中,總有一些作品能夠以其獨特的魅力,穿透讀者的心靈,讓我們在字里行間找到共鳴與啟迪。”

“揭開面紗,丑陋疊現,遮上面紗,心緒難安,從生活里的門里到門外,歷經靈魂的斟鑒,再揭開面紗,陽光會照亮華麗的臉龐。”人之一世,殊為不易,愿我們都能揭開心靈的面紗,見云開月明。(編輯/黃子珊、鄧民玉)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