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霽,夕陽如常浮現潭面,彩云與電線桿上孤高的烏鴉共入畫中,遠處的聲音輕輕地呼喚著我,我看見一位老者,背影佝僂,步履蹣跚。我走上前,輕聲問道:“老先生,您為何眼角掛著淚珠?”
他抬起頭,緩緩嘆息:“唉,我本不該在這個年紀還許憂愁占據心頭。”
我又問道:“那您為何嘆息,是有什么未了的心事嗎?”
他轉過身,目光投向遠方,聲音低沉而充滿哀愁:“是啊,那些曾經并肩作戰的朋友,如今卻天各一方,再難相見。”
我沉默了片刻,然后輕聲問:“還有呢,是什么讓您如此悲痛?”
他輕輕搖頭,眼中閃過一絲哀傷:“親人已離我而去,多年了,但他們的影子,卻總在夜深人靜時浮現。”
翻書聲輕柔,歌聲同苦詞亦苦。我緩緩合起紙質書籍《活著》,關起手機音樂美國民歌《老黑奴》,我緩緩將思緒拉回現實。
他是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親人先他離去,生活對他很殘忍,而他依然樂觀地活著,從未有怨言。
他名叫徐福貴,一個原本生活富裕的地主家少爺,一個因為染上賭錢賠光家產搬進茅草房的農者,一個歷經重重苦難、朋友親人相繼離去的老者。他也是余華筆下《活著》的主人公,而《老黑奴》則是作者創作的靈感之源。
在余華的筆下,《活著》不僅是一本有力量的書籍,更是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了人性的光輝與暗淡,生活的苦難與樂趣。從繁華到落寞,從希望到絕望,再從絕望中尋找希望,讀此書讓我仿佛跟隨福貴走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它講述了福貴從地主少爺到貧苦農民的轉變,以及他如何在生活的重重苦難下,依然堅持“活著”的故事。
如歌所唱,如詞所訴。生活的一次次磨難,讓他感慨著;朋友的一一遠去,讓他嘆息著;親人的一一離去,讓他痛惜著。雖然他在動蕩與苦難中活著,但他心底的一生是平靜的、快樂的!
茂盛樹葉的樹下,充滿陽光的午后。一個臉蛋黝黑、皺紋游動著的老人,在田間小道,唱著曲兒,耕著田……他停下來,將自己的一生傾情講述給了下鄉收集民歌的作者,而作者也一一記錄了老人一生的點點滴滴。
苦難并不會壓垮人,是人選擇了放棄。福貴的一生,經歷了超于常人的苦難,是波瀾壯闊的悲劇,也是平凡而偉大的史詩。年輕時的放蕩不羈,家產散盡,家道中落,似乎預示著他坎坷的一生。他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能夠承受生活重壓的農民。在苦難里,他選擇活著,承受生活里的苦難,也學會了在苦難中尋找生活的意義。
生活里有很多微不足道卻彌足珍貴的瞬間,治愈著我們,鼓舞著我們。讀完福貴的故事,讓我深有感悟,生活并非只有苦難在身邊,幸福與快樂也同在,我們要多一些感知生活中細碎幸福的能力,強化承受生活苦難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生活里尋得寧靜與快樂。換言之,生活的苦與甜,取決于我們對生活的態度,而非苦難本身。福貴由富人變為窮人后,依然能夠在每個階段的苦難生活里找到幸福和快樂,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的生活態度是值得學習的,他樂觀地活著,樂觀地對待這個世界,因此他也幸福地活著。
時代,如同一位慷慨而又嚴苛的師者,它賦予我們幸福,同時也毫不留情地給予我們教訓。在福貴的敘述中,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人民公社的成立與結束,反映了富貴生活的社會是多么動蕩與不安。福貴一家的遭遇,是那個時代無數家庭的縮影。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無奈與掙扎,但也對未來抱有著希望和堅持。讀福貴的故事,我感受到歷史的沉重,也讓我對那些在歷史洪流中默默承受與奮斗的人們,充滿了敬意。由此而反觀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愛與和平的年代,是多么的幸運,而我們也應不負時代的饋贈,緊握機遇,創造幸福!
生活,是自己的,生活的感受也是如此。作者余華在自敘中提到,寫作《活著》的過程,是他對人生態度的一次深刻反思。他從第三人稱的旁觀者,轉變為第一人稱的敘述者,這不僅是寫作技巧的轉變,更是對生活理解的深化。福貴用自己的聲音講述了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富貴自己對于他生活的感受,而非他人覺得他的一生似乎都是苦難,少有幸福。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我們不能簡單地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來評判一個人的生活是苦或甜,是好或壞。
只要堅強的活著,幸福的花朵在一定準時綻放。讀完《活著》,我被福貴的堅韌不拔的毅力所感動著,被余華的筆觸所折服了。福貴的故事,讓我有了一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活著”呢?活著,不僅僅是呼吸和心跳,更是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親人時刻地牽掛,對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希望。在苦難中尋找生活的真諦,是福貴教會我的人生課題。無論生活給予我們什么,我們都有選擇如何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問題。正如福貴一樣,即使在最苦難的時刻,也能感知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苦難不會帶走身邊的幸福,而人的想法會決定是否能感知到幸福。福貴苦難的經歷里也依然充滿了幸福和歡樂,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我時常也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迷失自己,有一刻我明白了自己應該看淡他人的看法,千人千面,因而人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放下對自己的苛待,多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吧!
《活著》是一本沉重的書,也是一本充滿正能力量的書。它告訴我們,生活雖不易,但若我們愿意去尋找,總能在苦難中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福貴的故事,是余華對自我世界與生活的深刻思考,也是對讀者的真誠寄語。讀了《活著》一書,我更加堅信,無論命運如何安排我們,我們都要勇敢地“活著”,因為生活,本就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感受啊。(編輯/龍馬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