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我校和廣西土地學會聯合主辦的“八桂科技講壇”暨“森林碳匯與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學術會議在我校武鳴校區召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玉彤、學校副校長王國紅、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聯絡部)副部長韋旭出席會議并致辭,學會理事長鐘德超主持會議開幕式。來自區內外的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師生代表等10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大會主題開展研討與交流,為更好地實現“雙碳”目標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用途管控的落實機制建言獻策。此次會議是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辦學3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開幕式上,玉彤指出,“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在“雙碳”目標下,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他強調進一步深入挖掘自然資源學術問題,助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與國土空間格局優化雙贏目標。

王國紅向各位嘉賓、專家學者以及與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著重介紹了南寧師范大學的發展沿革和自然資源與測繪學院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的優秀成績,并期待與會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能為廣西乃至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決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

韋旭對本次會議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聚焦搭建平臺,更好地服務學術繁榮;二是聚焦科技創新,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三是聚焦人才建設,更好地服務人才成長。

開幕式后,來自區內外的7名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我校自然資源與測繪學院院長陸汝成教授作了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國土空間治理”的大會主旨報告,對新質生產力內涵進行深入解析的基礎上,剖析新質生產力與國土空間治理的內在邏輯,并基于多年研究實踐,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國土空間治理的實施路徑。

本次論壇不僅是國土空間治理學術觀點匯聚交流的盛會,更是助推廣西自然資源治理現代化的加速器。今后,我校相關學科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的熱點、難點和前沿問題,持續推動教學和科研的深度融合以及標志性成果的不斷突破,全面提升在自然資源管理領域的區內外影響力,更好地服務自然資源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