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我校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中國新聞史學會臺灣與海外華文傳媒專業委員會、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同舉辦的中國新聞史學會臺灣與海外華文傳媒專業委員會2024學術年會暨年度理事會議在我校舉行。
來自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媒體及有關方面15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新媒體語境下,如何加強海外華文媒體的傳播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進行交流探討,共謀海外華文傳播發展新路徑。李傳起校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國臺辦原新聞發言人馬曉光等特邀嘉賓應邀出席。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聶卉主持開幕式。

會議現場
李傳起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表示,廣西身處南疆,與東南亞各國山水相連,文化相近,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的地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廣西考察調研,多次就廣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指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2月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要主動作為、發揮支點作用,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同東盟合作不斷注入新動力。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這次學術盛宴是學術共同體彰顯理論自信、積極承擔國家使命的見證,體現了學術界關注現實、家國一體的人文關懷和責任擔當。

李傳起校長致辭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國臺辦原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指出,近年來中國新聞史學會臺灣與海外華文傳媒專業委員會在開展對臺、對海外傳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作出了突出的專業貢獻。他希望該專業委員會繼續發揮學術優勢,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揮重要作用,也希望此次年會的學術成果能夠更好、更快地為各方面決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撐,讓臺灣同胞更好了解大陸、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推進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做出貢獻。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原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致辭
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理工學院時尚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趙振祥對海外華文媒體所發揮的“推進劑”“調解劑”“粘合劑”三個作用進行了深入介紹與解讀,并表示在新技術新形勢下,海外華文媒體有著新的變化,面臨著新機遇與新挑戰,要更好發揮年輕力量,加深面向海外華文媒體的研究,不斷增強海外華文媒體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推動新時代海外華文媒體更好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為促進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搭建堅實的橋梁。

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理工學院時尚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趙振祥致辭
中國新聞史學會臺灣與海外華文傳媒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廈門大學海峽媒體研究中心主任閻立峰表示,新技術的發展讓大家有了傳播的權利,使得跨文化傳播變得更容易,但跨文化理解還有一定難度。本專委會成立以來就定位為面向港澳臺、面向東南亞、面向全世界。廣西則肩負著大國外交,尤其是面向東盟傳播的歷史性責任和使命,有著獨特的區位及文化優勢。南寧師范大學歷史悠久,學脈綿長,希望此次學術年會能將這里的沉淀之深、學術之美充分彰顯。

中國新聞史學會臺灣與海外華文傳媒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廈門大學海峽媒體研究中心主任閻立峰致辭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林升棟表示,此次年會是一個跨地區、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學術探討和交流的重要機會。年會充分契合了當前海外華文媒體發展的時代背景,也體現了對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深度思考。通過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期待能夠進一步探討海外華文傳媒的發展路徑、中華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傳播策略,以及如何在東盟國際傳播和非遺跨文化傳播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林升棟致辭
此次學術年會以“好聲音:海外華文媒體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為主題,共設有5場主題報告和6個平行分論壇。在主題報告上,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理工學院時尚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趙振祥,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副院長、臺港澳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峰山,教育部新聞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楊琳,教育部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云南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單曉紅,我校黨委統戰部部長、黨辦校辦主任、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常委陳洪波分別圍繞中國時尚文化的空間建構與海外傳播、全媒體時代中華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挑戰與展望、中國鄉村自媒體影像國際傳播分析與海外華文媒體的短視頻傳播路徑、國際傳播的視角與邊疆傳播、國有企業品牌出海對國家形象建構的意義和作用等議題作主題報告。

五位嘉賓作主題報告
在6個平行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海外華文媒體研究、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東盟國際傳播、數智技術下的非遺傳播,品牌、影視、音樂及民俗文化傳播和其它有關議題展開學術研討,各位專家學者就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各抒己見,現場學術氛圍濃厚熱烈。
為辦好此次學術年會,新聞與傳播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提前謀劃各項工作,堅持簡約、精彩、豐富的辦會原則,組織全院師生參與此次年會,大家分工合作,積極配合;學院師生積極投稿,共有36篇論文成功入選并作現場匯報。

各分論壇現場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