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項目評審結果公布,我校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2項,其中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19項,總直接經費685萬元,立項數量、立項率和資助經費均較上一年度實現增長。其中,地理與海洋研究院7項,化學與材料學院4項,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3項,物理與電子學院2項,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2項,自然資源與測繪學院2項,教育科學學院1項,物流管理與工程學院1項。
為推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取得突破,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并親自部署。學校加大了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政策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國基申報調研座談會,組織10余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輔導報告會,開展申請經驗交流、培訓、輔導,共計360人次參加;舉辦三輪專家輔導會,通過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形式,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13位校內外專家對老師們的國基申報書進行多輪打磨,圍繞項目選題、科學問題、創新點等進行精準指導,協助申請人修改完善申報書,切實提升申報書質量;先后組織三輪形式審查,反饋各類問題上千條,與老師們及時溝通,切實保證了基金的申報質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獲批數量是學校科學研究實力與水平的體現,此次我校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取得的新進展,是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和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希望全校教師以此為契機,緊密結合國家和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開展有組織科研,不斷提升學校科研創新實力,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
2024年南寧師范大學資助項目清單
序號 |
院系所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批準經費(萬元) |
1 |
物理與電子學院 |
曹奇志 |
二維空間調制快拍成像測偏動態定標及其反演技術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2 |
徐艷華 |
介電常數近零薄膜的非線性光學增強效應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1 |
3 |
化學與材料學院 |
肖琦 |
基于線粒體功能調控策略的黑磷抗腫瘤活性熱力學和分子作用機制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4 |
李佳栩 |
PC兩性離子靶向化聚合物銅載體的構建及其精準控釋治療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5 |
林陳想 |
谷胱甘肽響應型卟啉酞菁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構筑及光治療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6 |
莫啟進 |
高效低毒紫蘇醇基抑菌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及作用機制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7 |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
孫哲 |
高海拔多年凍土區地表形變的數值模擬研究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30 |
8 |
趙銀軍 |
南方紅壤區平陸運河人工堆墊造貌對入海流域水沙過程影響機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9 |
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 |
顧運瓊 |
基于調控整合素β1/FAK軸信號介導乳腺癌細胞轉移的金屬藥物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10 |
王永壯 |
北熱帶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階段生態系統磷素遷移轉化特征及影響機制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0 |
11 |
黃富 |
功能核酸柵控石墨烯晶體管傳感器對As(III)和Hg(II)特異性檢測機制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0 |
12 |
自然資源與測繪學院 |
劉少坤 |
邊民耕地撂荒行為對邊疆安全的影響機制與國家戰略耕作控制區劃定研究——以中越邊境地區為例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0 |
13 |
馬驥 |
受限空間干擾力矩下下磁懸浮陀螺尋北數據濾波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4 |
14 |
教育科學學院 |
朱霖麗 |
基于虛擬表現性評價技術的教師社會-情感能力測評與干預研究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30 |
15 |
物流管理與工程學院 |
李健 |
競合博弈視角下社會網絡群決策共識方法及其應用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28 |
16 |
地理與海洋研究院 |
徐強勝 |
北部灣河口海域沉積物化能自養微生物固碳速率特征及其生態學機制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17 |
王愛華 |
土壤專性物種白堊鐵線蕨多倍體復合體雜交及其同域共存遺傳機制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18 |
蔡文華 |
廣西巖溶區生態系統恢復力空間格局及其形成機理研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19 |
余碧云 |
廣西大瑤山主要亞熱帶優勢樹種維管組織和葉片性狀對冰凍脅迫的響應與適應機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2 |
20 |
姚艷燕 |
華南地區哺乳動物演化和環境變化對中更新世氣候轉型事件的響應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30 |
21 |
孫立飛 |
西南喀斯特植被演替序列微生物氮利用效率及殘體氮變化特征與驅動機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0 |
22 |
裴廣廷 |
喀斯特固氮與非固氮樹種凋落物混合分解非加和效應特征及驅動機制 |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