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南寧師范大學與南寧市武鳴區共建的非遺傳習基地——那錦文創中心在南寧師范大學武鳴校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園B19路演廳順利舉辦了《壯族織錦設計與制作》課程首批學員結課儀式暨校外教師、助教聘書授予儀式,南寧師范大學黨校辦邱暉副主任、國際教育學院楊緒明院長和陳傳忠副院長、旅游與文化學院段文軍院長、中心負責人方世巧教授,以及武鳴區統戰部黃任含部長和韋善英副部長、文廣體旅局蘇玲副局長、文化館余燕鳴館長、文化館民族文化保護部潘福榮主任、文化館美術書法攝影部周英舉主任,武鳴壯族服飾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陸蘭珍,大明山茶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韋淑萍,靈水壯族歌圩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潘龍海,廣西三月三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麗及全體授課教師、助教、中外學生共同出席本次活動。
《壯族織錦設計與制作》是由南寧師范大學與南寧市武鳴區共建的那錦文創中心面向全校開設的一門公選課,2025-2026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開課,授課團隊主要由校內教師、非遺傳承人、助教組成。首批學員包括來自泰國、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29名國際學生和30名國內學生,課程內容包括繡球品鑒與制作、納福香包制作、小型納福香包制作、壯族福娃制作、壯族婚俗花嬌制作等內容。
儀式由旅游與文化學院段文軍院長主持,泰國籍學生代表謝研華、國內學生代表蔣雨蓓分別從個人學習之后的感受以及未來如何傳承等方面做了發言。武鳴壯族服飾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陸蘭珍作為授課教師代表就授課感受、未來授課計劃等做了發言。期間與會的領導和嘉賓分別給參課的59名學生發放了武鳴壯族織錦技藝傳承證書,并給非遺傳承人授予校外傳授教師聘書。結課儀式上陸蘭珍老師還贈予每一位學生由她和非遺工坊聯合設計的具有民族特色紀念的T恤。
那錦文創中心自啟動共建以來,在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傳播和學校文化育人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將進一步深化校城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搭建校城融合發展平臺,探索創新校城融合發展的模式,與地方政府、企業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共同策劃、實施更多校城融合項目,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實現校城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