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 書記信箱 校長信箱 監督舉報 >信息門戶(校內)
X
歡迎光臨南寧師范大學!

本欄熱門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基層動態 > 正文

基層動態

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赴中越邊境調研

文章來源:新聞與傳播學院 作者:文/田野 圖/高嘉偉 發布時間:2024年01月21日 點擊數:
圖片 校對
審核 終審

為進一步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訪越對疫情后中越邊民在文化與經濟的交流交往上的促進作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區黨委宣傳部部校共建新聞學院部署,探尋民族團結和富民興桂新路,1月12-18日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飛伶帶領研究生赴東興市、憑祥市、靖西市、龍州縣和那坡縣五地進行實地調研工作,并分別召開座談會,圍繞中越跨境民族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越貿易往來、文旅融合發展與縣級融媒體發展等問題開展交流。

一、口岸開放:邊民互市貿易熱

調研團隊先后對東興口岸、友誼關口岸、水口口岸和浦寨口岸的運貨通道和邊民互市點等基礎設施進行查看調研,了解各區域邊民流通狀況。隨后一行人與各地的宣傳部單位代表、融媒體中心單位代表和文旅單位代表進行座談會,深入了解了中越邊境的貿易往來、文旅宣傳和文化交往等方面的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

調研團隊與憑祥市文體局代表展開座談會

頻密交往促進了貿易發展,廣西與毗鄰的越南省份有12對對等開放的口岸,其中的友誼關口岸(越方稱“友誼國際口岸”)位于憑祥市西南端。中越雙方著力打造友誼關——友誼口岸為基礎設施最完備、通關效率最高、通關服務最優的“示范性”口岸。憑祥市文體局副局長許志敏在座談會上介紹了友誼關口岸人員流通和跨境旅游的發展情況,指出自2023年1月8日,疫情“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后,尤其是2月20日全區率先恢復客運業務以來,廣大出入境旅客探親訪友、旅游購物、商務交流熱情高漲,友誼關口岸出入境流量穩步回升,出入境旅游團明顯增加,單日峰值近6400人次,截止2023年11月30日,友誼關口岸共 查驗出入境人數142.84萬人次,其中共查驗旅游團6241批96345人次,旅客通關數量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調研團隊參訪友誼關海關

在這里,一輛輛滿載貨物的重車穿梭于國門之間,保障兩國人民生產生活需要,連接起兩國合作的紐帶,也是興邊富民的重要一環。通過此次調研,調研組切實了解了邊境口岸邊民流通和貿易往來的情況,以及跨境旅游發展所面臨的相關問題,為進一步因地制宜地開展邊境外宣工作、邊境地區周邊傳播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拓寬了思路。

二、融媒發展:壯語欄目民眾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此次調研團隊先后來到憑祥市、靖西市、那坡縣融媒體中心,參訪了各中心的指揮調度平臺、演播室、各部門辦公室,了解了各縣融媒體中心的發展概況、建設情況和特色亮點。

那坡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何承禮向調研隊展示了那坡融媒在中越跨境傳播、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區域品牌特色打造等方面的優秀成果。《尼徠尼傣》是那坡融媒體中心創辦的一檔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壯語欄目。通過合作,深入挖掘靖西市、德保縣、那坡縣和天等縣的民生新聞共享,欄目打造了一款備受關注的縣域民生新聞節目《西德那天》。這款節目以鮮活的縣域民生新聞為主題,展現了各地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讓觀眾朋友們更加了解自己家鄉的發展變化和風土人情。

另外,中心還拍攝制作了一系列壯族山歌賞析,在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上進行宣傳,還將山歌與時下熱點、民生實事相結合,制作了一批山歌改編歌曲,深受群眾的喜愛和歡迎,例如《只有山歌敬親人》、《你莫回》等防疫改編歌曲獲得了超10萬的點擊量。

調研團隊在中越邊境界碑處合照

憑祥市融媒體中心副主任黃誠就中心的建設成效、存在問題和未來思路等方面做了交流匯報,并重點闡述了憑祥市融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面臨的“六大”困惑。當前融媒體中心仍然存在激勵機制、平臺技術、流量問題、服務功能、人才流失等方面的運行機制困惑和發展瓶頸問題。而這些問題亦是其他縣級融媒體的痛點與難處。

三、文旅融合:民俗非遺旅游興

“更好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這13個字不僅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場發展規劃》的重點字眼,也正成為旅游業的發展大趨勢。堅持用民族文化提升旅游品質內涵,用旅游彰顯民族文化自信也正成為中越邊境各縣市旅游發展布局的側重點。調研團隊先后參訪了東興京族生態博物館、東興僑批館、憑祥市友誼關景區、那坡縣尼的呀田園等景點,并同上述五縣市文旅單位代表進行座談會,深入了解中越邊境縣市文旅融合發展現狀及問題。

東興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吳娟向調研團隊介紹了東興將民俗非遺融入旅游的優秀實踐,指出京族哈節是京族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是東興市開展民俗節慶旅游最為獨特的亮點。吳娟表示,去年東興市以哈節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哈節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來賞民俗、品文化。2023年東興市文化旅游節暨京族哈節開幕式當日接待游客9.1萬人次,消費8554萬元。活動期間,全市共接待游客人數49.8萬人次,消費4.63億元。

調研團隊在東興京族生態博物館觀看獨弦琴表演

在那坡縣四級調研員梁必政的帶領下,調研團隊走進了位于荷鄉中山村的尼的呀田園綜合體。荷鄉中山村是黑衣壯“尼的呀”文化和“同歌”文化發源地。在這里,中山村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被得到了充分的開發。竹竿舞、收獲節農產品展銷、同歌節山歌對唱、村BA籃球賽、篝火晚會等眾多頗富特色的民俗活動體驗,讓景區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景區運營方——那坡泱池同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國書向調研團隊介紹道,“公司是那坡縣黨委、政府對接深圳龍崗區對口幫扶工作的重要成果,通過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創新模式運作田園綜合體,促進中山村及周圍屯民增收致富。”

調研團隊參訪那坡縣尼的呀田園綜合體

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踏足中越邊境,看到了邊境口岸的開放繁榮、融媒體的創新發展以及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這次深度調研在廣西中越邊境地區展開,彰顯了學院關注與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責任擔當。學院將以此次調研的成果為基石,積極響應區黨委宣傳部部校共建的部署,深度參與新聞學院的共建工作。通過深耕廣西的民族文化傳播,加強與地方經濟的緊密融合,為該地區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學院愿與地方共同探索新聞傳播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的創新之路,為廣西的富民興桂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