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 書記信箱 校長信箱 監督舉報 >信息門戶(校內)
X
歡迎光臨南寧師范大學!

本欄熱門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基層動態 > 正文

基層動態

文學院優秀校友、武漢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李松教授回母校舉行學術講座

文章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4年01月12日 點擊數:
圖片 校對
審核 終審

南寧師范大學慶祝建校七十周年華誕之際,2023年12月31日上午,文學院舉辦的“優秀校友回母校系列”座談會,特別邀請文學院優秀校友2000級研究生、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李松教授在文學院會議室為師生作了題為《終極關懷、問題導向和批判自審——學術研究的哲學本體論》的學術講座。文學院黨委書記曠曉霞、院長石勇、副院長戚劍玲,文學院教師李志元、王俊博士、程志軍,1999級研究生校友張軍博士和文學院學生近60人參加講座。講座由文學院賓恩海教授主持。

李松教授師從著名學者盧斯飛教授,他表示十分感念母校的培養,講座中,他以“如何理解學術研究”“如何理解哲學本體論”“如何理解學術研究的哲學本體論”三部分闡述其學術思想,首先聚焦于“追求真理的終極關懷”,強調形成學術存在的形而上的堅深信仰,并以事物與自我的存在基礎作為學術本體問題不斷推進學術研究,既要有以人為本的仁愛精神(人道)的滲透,更須有追尋與堅守學術問題的本質與貢獻于社會生活的獨特關聯。其次他提出“實踐智慧的問題導向”,秉持問題意識進行學習與探索,反復尋找與分析學術上有價值的問題與領域,其次辨別“真假問題”,做出超越性的反思與批判,最終回到“我的”問題,保持學術研究的主體性,對自己熱愛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觀照;最后回歸“應無所住”的批判自省,圍繞理性思維、辯證思維、自審思維三個方面的學術自省達致“應無所住”即“去我執”的境界。他認為,只有“去我執”才能更好地接受他人的批判和理性地自我批判,清晰、準確、周全、深刻、具有對話觀念的辯證思維尤為重要。

石勇院長表示,李松教授的學術講座很精彩,其海外漢學與中國學期刊的研究領域與語言學方面的深刻關聯不可忽視。戚劍玲副院長對李松教授提出的學術研究“追求真理的終極關懷”和學術自我省察意識尤為共鳴。李志元教授則充滿深情地稱贊李松校友是勵志奮斗的人生故事非常優秀的主人公,是校園平凡生活的美好理想的杰出的塑造者,值得同學們認真學習。程志軍博士充分肯定了學術講座開闊的視野、豐富深入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的借鑒意義,王俊博士就國內高校同樣開展起來的漢學與中國學期刊的研究與李松教授作了進一步的探討。

賓恩海教授做講座總結,他認為,今天講座最大的啟迪在于大家不妨從自我的學術實踐意義反顧自我學術研究的理論意義、品格境界的學術缺陷還有哪些,每一位學術同仁對自己學術研究的問題導向的真假問題也需要做出綿長的思考。

最后在面對學生的提問與互動環節,李松教授表示,正因為熱愛,他從來不覺得讀書與學術很苦,他鼓勵大家釋放自我、敢于超越天賦與環境去追尋所熱愛的人生。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