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代碼的調試,都是向未知世界發(fā)送的信號;每一次理論的突破,都是夢想照進現實的回響。”這不僅是他對科研生活的詩意描繪,更是其回顧碩士三年寶貴時光時內心最真切的感悟。這段旅程,他傾注了智慧與汗水,更收獲了學術能力的躍升與科研視野的開拓。作為學院自2019年招生以來,首位以“申請-考核”制實現深造夢想的學子,他即將帶著對通信工程前沿領域的無限熱忱與扎實的研究基礎,踏入太原科技大學,開啟博士階段的新征程。他就是我校物理與電子學院2022級信息與通信工程碩士研究生史炳賢。
錨定方向:深耕科研沃土
2022年秋,史炳賢帶著對信息技術和科研探索的濃厚興趣踏入南寧師范大學。入學后,他在導師韋耿副教授的悉心指導下,潛心研讀文獻,積極參與研討,迅速將研究目光鎖定在充滿活力的計算機視覺領域。他說:“韋老師是我堅強的后盾,不僅在研究方向的選擇上給予我充分的空間和關鍵的引導,在我遇到瓶頸時給予專業(yè)的指導和持續(xù)的鼓勵,更在科研方法上為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第一次通過仿真驗證了某個新型算法的性能優(yōu)勢時,那種創(chuàng)造的喜悅讓我無比確信,這就是我要走的路。”他回憶道。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從理論模型構建、仿真平臺搭建,到實驗數據采集與分析,每一步都充滿挑戰(zhàn)。實驗室成為史炳賢的“第二個家”,代碼與文獻是忠實的伙伴。無數個深夜的調試、實驗的反復、面對難題的冥思苦想,構成了他科研生活的常態(tài)。成功的喜悅固然珍貴,但那些“失敗”的數據和“卡殼”的困境,反而成為他深入思考、磨礪韌性、最終實現突破的基石。正是在這反復的實踐與探索中,他深化了專業(yè)理解,錘煉了獨立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厚積薄發(fā):錘煉綜合素養(yǎng)
史炳賢深知,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不僅需要深厚的專業(yè)功底,更需廣闊的視野和過硬的技術。
為緊跟國際前沿,史炳賢堅持研讀高影響力的英文文獻,在課題組研討會上用英文匯報文獻,鍛煉表達與思辨能力。積極參與線上線下國際學術會議,并在交流環(huán)節(jié)大膽提問,與領域專家進行思想碰撞,不斷夯實專業(yè)基礎。
為支撐復雜研究,史炳賢系統(tǒng)掌握了MATLAB、Python、C++、TensorFlow等工具,在數據處理、算法仿真乃至硬件平臺開發(fā)等多項技能上日益精進。“掌握這些工具不僅僅是學會語法,”他強調,“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設計哲學,能根據具體的研究問題選擇最合適的工具鏈,并實現它們之間的協(xié)同。”
長時間的辛勤付出,使得史炳賢的專業(yè)理論基礎、技術實踐能力與國際視野同步提升。這種厚積薄發(fā)的綜合素養(yǎng),成為他應對復雜科研挑戰(zhàn)、在聯合培養(yǎng)中快速融入頂尖團隊并在博士申請中脫穎而出的堅實底氣。
知行合一:聯合培養(yǎng)拓視野
研二至研三第一學期,史炳賢迎來了學術生涯的重要躍升。經導師推薦,他到華中科技大學進行聯合培養(yǎng),師從該校著名學者劉文予教授和王興剛教授。劉教授高屋建瓴的學術洞察力和王教授嚴謹細致的科研作風,為史炳賢打開了全新的研究視野和思維方式。置身于華科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活躍的前沿研究環(huán)境,史炳賢得以近距離接觸國際一流研究課題及成果,參與激烈的思想碰撞,并在劉文予和王興剛兩位導師的具體指導下,將研究方向聚焦于遙感變化檢測這一前沿領域。
這段聯合培養(yǎng)經歷,顯著提升了史炳賢的科研實戰(zhàn)能力、前沿技術敏感度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水平,也讓他深刻體驗到高水平團隊的協(xié)作模式與創(chuàng)新文化,為博士階段的攀登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劉文予和王興剛兩位導師的悉心栽培,讓我對前沿研究的把握和復雜問題的駕馭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史炳賢由衷地表示。
篤志前行:叩響博士之門
進入研二,攻讀博士的目標便在史炳賢心中清晰錨定。在確保研究課題穩(wěn)步推進的同時,他毅然投入博士申請的備戰(zhàn)。這意味著在繁重的科研之外,還需傾注大量精力構思研究計劃、聯系意向導師、準備申請材料、復習專業(yè)知識。那段時光,時間被精確規(guī)劃。實驗室的燈光常亮至深夜,案頭堆滿書籍文獻,屏幕上反復修改著研究計劃。為了一個公式的嚴謹推導,一個思路的臻于完善,他精益求精。每當感到疲憊或迷茫,他都會與導師深入交流,獲取寶貴指導和有益建議,然后重整旗鼓,再次投入戰(zhàn)斗。“當在太原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時,所有的艱辛都化作了沉甸甸的收獲與難以言喻的喜悅”。史炳賢說,這不僅是對他過往三年拼搏的最高認可,更是學術生涯嶄新篇章的開啟。
作為學院首位通過“申請-考核”制成功直博的學子,史炳賢的求索之路,是師恩培育與個人奮斗交織的動人樂章,是堅持與熱愛的最美交響,更是南寧師大學子勇攀學術高峰的生動寫照。“碩士階段的成長進步,離不開韋耿老師、劉文予老師和王興剛老師三位恩師的傾心栽培。這段磨礪讓我學會了在科研深海中自主航行,讓我堅信目標明確、腳踏實地、永不言棄是指引抵達夢想彼岸的航標。博士錄取不是終點,而是站在更高平臺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新起點。”史炳賢如是總結這段難忘歷程。
從綠意盎然的邕江之濱到歷史厚重的汾河之畔,史炳賢即將帶著在南寧師范大學打下的堅實基礎和對科研的無限熱忱,奔赴太原科技大學,在信息與通信工程的廣袤天地里,繼續(xù)追尋他的學術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