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師恩。今年是第四十個教師節,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為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在第四十個教師節之際,宣傳部推出“最美南師人”專題報道,講述一批我校教師教書育人的動人故事,激勵廣大教師勇擔教育強國建設使命,不斷強化理論武裝,錘煉過硬本領,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四個引路人”,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在新的奮斗征程上為教育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9月8日,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活動在京舉行,全國585個單位、1790人受表彰。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溫向莉獲評全國模范教師。
“不是每位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是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是每位教師應為、可為之事”,這是溫向莉的教育箴言。她將教育家精神作為自己從教的精神燈塔,并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先后榮獲“廣西優秀教師”“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獲評為廣西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匠心錘煉教學基本功,潛心教育教學研究
滿懷著對教學工作的熱情,溫向莉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投入教學。她以賽促教,參加“首屆廣西高校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技能大賽”“第二屆廣西高校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技能大賽”均榮獲一等獎;參加首屆廣西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并獲教學學術創新獎、教學設計創新獎;參加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榮獲三等獎。她還把參賽時認真拼搏、精益求精的精神帶到日常教學之中,把每一節課都當作精彩一課對待,認真備課,激情滿滿地授課。
溫向莉關注邊疆民族地區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參與相關教學改革和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溫向莉將這些教學研究成果反哺高校教育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執著教書育人,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溫向莉經常活用身邊的小故事講好思政課的大道理,將優秀校友、優秀教師、同輩榜樣的典型事跡融入思政課教學。學生們反映,溫老師的課生動、接地氣,課堂融入了許多“身邊人”和“身邊事”,將許多枯燥的“大道理”講深講透,讓大家感到身邊的榜樣可親、可敬、可信、可學。
溫向莉還擔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教育課程的教學,在專業課的教學中,逐漸形成了“言傳+身教”的教育教學方式。她循循善誘地給師范生講“教師情懷要深、對學生要有仁愛之心、對待教學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等道理,同時圍繞教學重難點,她到城市名校、鄉村中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邊境民族地區學校等不同類型學校進行教學示范,將職業理想、敬業精神、教育情懷培養融入專業課教學,增強師范生的責任感。
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比賽,溫向莉將競賽評價標準融入專業課教學技能訓練的評價標準,提高課程學習的挑戰度,通過學賽融合、融賽于課,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促優。近年來,溫向莉帶領團隊指導學生參加自治區級以上的教學比賽,共計獲獎60余項,學生在大賽的磨練中不斷提高教學技能,樹立教學創新意識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帶領“行走的教研共同體”,助力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溫向莉申報獲批建設自治區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虛擬教研室”,依托該虛擬教研室,她聯合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組建了“行走的教研共同體”,助力廣西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不深入中小學,是當不好師范大學教師的!”這是溫向莉的深刻感悟,溫向莉帶領“行走的教研共同體”,主動對接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定期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會和教育幫扶活動。
哪里有需要,團隊就“行走”到哪里開展幫扶活動。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希望得到教學成果培育方面的指導,溫向莉就帶領“行走的教研共同體”與“唐美忠思政課名師工作室”聯合,在南寧沛鴻民族中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思政課教學成果培育”專題教研活動,30余所大中小學的思政課教師參加了專題教研活動。南寧市明天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也是一所孤普融合學校,該校迫切希望得到幫扶,加強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溫向莉帶領“行走的教研共同體”長期入校幫扶該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近年來,溫向莉參與“鄉村教育振興精準幫扶一對一”“邊境地區教育提升工程”等活動,帶領“行走的教研共同體”深入鄉村學校、邊境民族地區學校、城中村學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孤普融合學校等,開展思政課教師培訓、教學指導、教學成果培育等工作,幫扶薄弱學校思政課建設。
溫向莉說,“作為一名普通的思政課教師,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化作一縷微光,在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發揮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思政課的建設中,在照亮他人的同時激勵自己。”
